(时间:25 分钟 满分:50 分)
一、选择题(每小题 4 分,共 32 分)
1.《西儒耳目资》一书,1626 年刊行于杭州,内文中已采用罗马字,注明汉字发音。
从中可以看出
()
A.此书采用雕版印刷,并提出版权保护 B.今天通行的汉语拼音至少在明朝就已经确立 C.这是帮助中国人了解西方历史地理的著作 D.这是帮助中国人了解西方文字的工具书 解析:从图片中“武林李衙……翻刻必究”可以判断出当时采用雕版印刷,并且出现版
权保护意识,故 A 项正确。
答案:A
2.明末科学家宋应星所著《天工开物》被誉为“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”,书
中附有 121 幅插图。下列插图反映造纸场景的是
()
解析: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四大发明。A 项描绘的是瓷器的制做过程,B 项描述的是造纸 术,C 项是冶铁,D 项炼银。
答案:B
3.将“神舟 7 号”成功送入太空用的是“长征火箭”,中国早期的“火箭”与现在的
火箭虽然相差甚远,但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原理,如果你要查找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,应
该查阅
()
A.《史记》
B.《汉书》
C.《唐书》
D.《清史稿》
解析:本题主要考查古代有关火药武器的历史,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
技术成就。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。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、火箭、火炮等。宋朝为了抵
御辽、西夏和金的进攻,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。由此可知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应该在唐朝。
故选 C。
答案:C
4.某有关“三国”的电视剧拟设计一个曹操书房场景,请根据史实判断下列设计正确
的是
()
A.墙上挂有《洛神赋图》
B.书橱中排列着印制的书籍
C.书案上摆放着纸制文书
D.曹操欣赏《九成宫醴泉铭》
解析:A 项的《洛神赋图》是东晋顾恺之的作品;B 项中涉及印刷术,雕版印刷术出现
于隋唐,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毕升发明的;C 项只提到了纸,造纸术发明于西汉,东汉蔡伦加
以改进;D 项中的《九成宫醴泉铭》是唐代欧阳询的作品。所以,只有 C 项可能。
答案:C 5.下列哪一项是对下图所反映史实的正确描述
()
A.这项发明最早产生于隋唐时期 B.毕升改进后提高批量印刷速度 C.是书写材料一次伟大的革命 D.直接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形成 解析: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成就——造纸术。从图中提取材料信息,图中描述的是造
纸术,其中的文字描述说明此时的造纸术程序多,工艺复杂,属于造纸术的改进,因此是书
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。
答案:C 6.2009 年 7 月 30 日至 10 月 7 日,北京中华世纪艺术馆举办了“秦 汉-罗马文明展”,右图是展品“东汉书信纸”。它原衬于铜镜之下, 故呈圆形。纸以麻为主要原料,并通过施胶等加工技术,改善了纸面的 白度和平滑度,使得纸张厚薄均匀。以上介绍和右图说明东汉时
A.造纸技术有了一定进步 B.中国的造纸术已经由罗马人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 C.普通百姓享有更多的受教育机会 D.纸已经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工具
()
解析: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与理解能力。材料明显表明东汉时期造纸技
术取得了进步。造纸术是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的,故 B 项错误。C、D 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
现。
答案:A
7.西方一本描写宋朝的书《中国转向内向》中说,“理学在中国占据统治地位后,整
个社会走向宇宙统一规范的文化操控。加剧了中国儒学中对工具技术的攻击反驳,中国学
问一向就少逻辑,所以中国古代科学虽然发达,但出不了像几何原理那样的体系理论”。
上述材料的中心意思是
()
A.中国古代科技具有较强的经验性和封闭性
B.以人伦为中心的理学束缚了近代科学发展
C.中国古代科技虽然比较发达但欠缺逻辑性
D.欧洲近代科技伴随实验科学的发展而兴起
解析: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。材料的中心主要是围绕着理学的出现
对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来分析的。A、C、D 的叙述本身是正确的,但不符合材料的中
心意思。
答案:B
8.培根曾指出:“印刷术、火药、指南针改变了整个世界……变化如此之大,以致没
有一个帝国,没有一个学派,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,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
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。”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
()
A.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
B.奠定了中国文明古国的地位
C.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
D.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
解析:注意材料强调的是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。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后,促进了欧洲由
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,故 A 项符合题意。 答案:A 二、非选择题(共 18 分) 9.阅读下列材料: 材料 1:舟师识地理,夜则观星,昼则观日,阴晦则观指南针。 ——北宋朱彧《萍洲可谈》
材料 2:渺茫无际,天水一色,舟舶来往,惟以指南针为则,昼夜守视惟谨,毫厘之差,
生死系矣。 ——南宋赵汝适《诸蕃志》
请回答: (1)指南针的发明是在什么时期?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判断依据。(6 分) (2)北宋和南宋时期,指南针在用于航海事业方面有什么主要的区别?(4 分) (3)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,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具有怎样的意义?(8 分) 解析:本题属于比较式材料解析题,主要考查指南针的发明、运用及其历史影响,解答
的关键是明确材料的基本含义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。第(1)问应注意“结合所学知识”
的要求。第(2)问需要依据材料 1 中“阴晦则观指南针”、材料 2 中“惟以指南针为则”等
信息进行说明。第(3)问则需要从中国和世界两个角度进行思考。 答案:(1)发明:北宋时期。依据:北宋沈括在《梦溪笔谈》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
制作指南针的技术。 (2)区别:北宋只是在阴雨、大雾天气使用指南针导航;南宋则不论阴晴天气都使用指
南针。 (3)意义:从中国方面看,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,尤其是对航海事
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,如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;就世界范围来说, 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。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>
2013创新方案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创新演练2.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
★相关文章:
- 2013创新方案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创新演练2.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
- 2013创新方案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创新演练5.2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
- 2013创新方案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创新演练5.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
- 2013创新方案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创新演练8.4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
- 2013创新方案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创新演练5.1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
- 2013创新方案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创新演练3.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
- 2013创新方案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创新演练4.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
- 2013创新方案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3创新演练3.2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
- 2013创新方案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3创新演练1.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
- 2013创新方案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3创新演练5.3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
- 2013创新方案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创新演练2.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
- 2013创新方案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创新演练5.2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
- 2013创新方案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创新演练5.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
- 2013创新方案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创新演练8.4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
- 2013创新方案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创新演练5.1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
- 2013创新方案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创新演练3.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
- 2013创新方案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创新演练4.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
- 2013创新方案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3创新演练3.2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
- 2013创新方案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3创新演练1.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
- 2013创新方案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3创新演练5.3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